新时代| 美育工作如何“更上一层楼”?

文章来源:发布时间:2019-12-07 00:00:00

美育工作如何01.jpg

1、你知道什么是美育嘛?美术教育的缩写?NO!NO!NO!

美育,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、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,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。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,它是与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劳动教育并列的教育范畴,而并不是学科概念。看待美育,也不能把它当做是美术、舞蹈、乐器这些技能培训,因为美育与任何学科都存在一定的联系,如数学中方程式的对称性,语文中诗歌韵律的节奏感,这都在美育的范畴中。但美育与艺术的关系最为密切,因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基本手段。

2、“美育”的起源和国内发展史!

“美育”这一概念的提出,最早是18世纪90年代末席勒在其发表的《美育书简》中第一次提出,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。王国维将“美育”一词翻译至我国,并于《孔子的美育主义》一文中较早地使用了“美育”。蔡元培先生说过“我们提倡美育,便是使人能在音乐雕刻、绘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”。蔡元培的美育思想,对中国美育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。1949年之后,我国也一直在努力倡导美育,并屡次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中。

美育工作如何02.jpg

1993年2月13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中明确指出:“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,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,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,具有重要作用。要提高认识,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,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,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。”

2015年9月15日,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〔2015〕71号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。其中提到了总体要求,并在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、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、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、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。

2018年8月30日,国家领导人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教授的回信中,充分肯定了美育的价值。信中指出:“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……做好美育工作,要坚持立德树人,扎根时代生活,遵循美育特点,弘扬中华美育精神,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。”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各级政府、社会和学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。然而,如何抓住历史的机遇,有效地实施美育,是教育工作者,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。

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:“美是到处都有的,对于我们的眼睛,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。”

美育工作如何03.jpg

3、当代专家是如何理解美育的!

尹少淳,美术学博士。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,并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、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、学前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。 

美育,也称审美教育。审美是一个人对具有美感的自然或人造审美对象进行感知、享受、判断和评价的行为过程,而帮助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行为能力的教育则是审美教育,即美育。

中华民族自古便把美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几千年来,我们的先人从不吝啬于对美的发现、认同、感悟和表达。追溯历史,中华民族的美育行为俯拾皆是,起源于《诗经》的“温柔敦厚”的诗教是美育,恭俭庄敬的礼教是美育,广博易良的乐教也是美育,故而孔子才会认为“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”是君子人格养成的方法。可见,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,美育之于人格养成和生命成长不可或缺。

美是生活的一抹色彩,也是心灵的一泓清泉,它的存在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。

美育工作如何04.jpg 

4、如何实现当代美育!

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,即需要回答“什么是美”的问题。自古对此问题就素有争议:美在主观?在客观?抑或是主客观的统一?说美在客观,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的事物,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呢?说美在主观,为什么会存在被大多数人认为美的事物呢?苏轼的《琴诗》恰恰能反映这种窘境。诗云:“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”指与琴的接触,方生出美妙的音乐。

其实审美也是主客观两种观点交融的结果,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“放在匣中何不鸣”或“何不于君指上听”的疑惑。

美育工作如何05.jpg 

 

就人而言,生活、经验、教育的差异性导致了主观性上的差异,正是主观的不一致导致了审美结果的不一致。我们应该承认不同人在审美结果上的不同结果,但也要承认在特定的社会中存在的主流的审美观点。而且这种主流的审美观点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精神密切相关。因此,在国内的教育中,必须实施并尽最大努力实现美育教育,引导学生形成主流的、健康的世界观、审美观,以保持人和社会精神的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。

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,成效最明显的就是体验式美育教育。所谓体验式 ,就是需要我们进入情境,调动各种感官,在互动中,唤起内心情感,形成彼此之间的共鸣,以此获得美的享受与感受。互动深入性,取决于敏锐的感官。如艺术教育中的情景式教学, 让孩子真正融入到整个的环境当中,从而发现美,感受美,融入美。情景教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相应情境,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,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。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,能让他们自主学习,自己发现美,记录美,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。

一身覆雪,雪洗风尘。凝视旷野,雪落无言。心灵沉静如冬。


少 儿 美 术  风 塘 启 步

呵 护 孩 子 与 生 俱 来 的 创 造 力

提交加盟信息